脸上长脂肪粒


所谓的脂肪粒,通常指的是粟丘疹。脂肪粒是一种长在皮肤上的小白疙瘩,大小与针头差不多,看上去像是小白芝麻,一般好发于女性的眼部周围。它是由皮肤上的微小伤口引起的,在皮肤自我修复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白色小囊肿,也可能是因为皮脂被角质层覆盖,无法正常排出到表皮,从而在皮肤内堆积形成白色颗粒。引起这类粟丘疹的原因是汗腺开口处皮肤的过度角化,也有学者认为与内分泌因素有关。

通常情况下,脸上长脂肪粒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用的化妆品以及护肤品不适当引起的。或者也有可能与个人体质有关,比如本身属于油性皮肤,更容易患脂肪粒。这种情况是由于皮脂腺分泌油脂过多,不能及时排出,导致皮脂腺囊肿,从而形成的脂肪粒。其次,也有可能是精神因素导致的,往往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和过度紧张的情况下或兼有失眠熬夜等,可导致激素分泌异常,内分泌失调从而长出脂肪粒的情况。

脸上长脂肪粒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个人体质导致的,一般常见于油性皮肤的人群,是由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脂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导致堵塞皮脂腺,囊肿形成,即脂肪粒。其次,也有可能是环境因素导致的,比如所处的空气环境质量较差时,空气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当接触面部时,会造成面部皮肤屏障的损伤,此时也会容易引发面部脂肪粒。另外,如果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学习压力和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下,兼有失眠、熬夜等,可导致性激素分泌异常,也会长成脂肪粒。

脂肪粒又叫粟丘疹,粟丘疹为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上皮的潴留性囊肿,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前者可由新生儿期开始,由未发育的皮脂腺或毳毛漏斗部下端的上皮所形成,损害可以自然消退,后者常发生在外伤,皮肤病或药物治疗后。原发者好发于颜面,特别是眼睑周围,继发者则发生于基础病变部位。典型皮损为黄白色坚实性丘疹,表面光滑,顶部尖圆,无融合,直径1到2毫米,上覆极薄表皮,可挤压出坚实的角质样球状颗粒,一般无自觉症状。皮损发展缓慢,可持续多年,偶可自然脱落消失。它的治疗可以局部消毒后用针挑破表皮,剔出黄白色的小颗粒,激光消融和电干燥法也可以作为治疗选择。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