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长什么样子


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性病变,在临床中比较多见。血管瘤主要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等,其不同的类型病理变化有所不同,具体分别阐述如下:第一、毛细血管瘤,主要是由毛细血管型血管组成的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血管瘤。好发生于头面部,尤其以口唇和眼睑部最为多见。部分病例会在数月至数年内可自发性的消退。而毛细血管瘤肉眼观,病变一般微隆起于皮肤,呈鲜红或紫红色,境界清楚,无包膜,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在显微镜下是由增生的成熟毛细血管呈分叶状或结节状排列;第二、海绵状血管瘤,主要是由扩张的薄壁大血管所组成的血管瘤,病变位置较深,一般会累及内脏及肝脏,部分患者会伴有多发性内生性的软骨瘤。肉眼观察肿物体积较大,边界多不清楚,切面为海绵状或蜂窝状,含大量的血液,受压后可缩小。在显微镜下主要是由扩张的薄壁大血管构成,管腔大而不规则,内充满了血液。以上为血管瘤不同的临床表现,通常是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术后效果较好,注意密切随诊,定期复查。

血管瘤基本分为以下几种:一、草莓状血管瘤,由血流量较大的毛细血管增生而成,外观似鲜红、暗红色的草莓,若不及时治疗,血管瘤可损伤血管,引起继发性的感染或者溃疡等。二、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脑血管瘤实质是畸形的血管团,瘤体易发生破溃出血,引发感染,严重的会导致失血过多的危险。海绵状血管瘤没有完整的包膜,若手术切除,可导致大出血而致命。三、混合型血管瘤,通常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等2种或更多型的血管瘤同时存在,瘤体富有极强的侵犯性,在短短的几周内,正常可受到严重的破坏。四、毛细血管瘤,属于血管畸形,由扩张和增生的毛细血管网构成,包括草莓状血管瘤和葡萄酒色斑。多见于婴儿,大多数是女性,前者为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出现的皮肤红点或者小红斑,逐渐增大,红色加深,并隆起高于皮肤正常表面。颜色异常,患者身体某个部位出现红色、暗红色、蓝色、紫色、紫红色,可能是血管瘤的表现。异常包块血管瘤是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有包块儿在皮肤表面或皮下隆起,比如说草莓状血管瘤,红色突出正常皮肤。海绵状血管瘤会在皮下隆起柔软的包块,一部分还可能被误认为是外伤。皮肤温度血管瘤患者,在初期会发现一部分血管瘤局部皮肤温度高于周围正常皮肤,血管搏动、动脉畸形能在局部感觉到明显的动脉搏动。

血管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血管瘤的具体形状,是根据血管瘤的病理类型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单纯的毛细血管瘤一般主要的形状,表现为局部的一个红点或者是一小块红斑,而且逐渐会增大,颜色加深并可突出隆起于皮肤的表面,增长速度在婴幼儿时期相对比较快,界限相对比较分明,按压时能够褪色,松手时颜色又逐渐恢复红色。对于海绵状的血管瘤一般表现为局部的轻微隆起,皮肤正常,有毛细血管扩张呈青紫色,而且质地边界不是特别清楚,有压缩性。对于蔓状血管瘤,因为常常发生在皮下和肌肉,范围比较大,血管瘤外观呈蜿蜒的血管,有明显的压缩和膨胀性,有时能够听到血管杂音,可触及到皮下的硬结,因此血管瘤的形状和病理类型是密切相关的。

血管瘤一般都是有鲜红或紫红色斑块,或者柔软肿块,生长比较缓慢,有的会是蚯蚓状。患有血管瘤并不可怕,这个血管瘤一般都可以通过激光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好。治疗后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能抽烟喝酒,保持皮肤干净整洁。血管瘤是胚胎期间从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内先天性的肿瘤,但是它是良性的,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血管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发生于口腔、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次是躯干和四肢。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等等组织,女性比较多见,男女比例约为一比三到一比四。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