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共享资料 医院库
首页 找医院

共有13间医院符合要求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了解详情

    特色科室:
    妇产科
    三级甲等 非医保 公立医院
    医院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246号 

    简介: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介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建于1954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拥有1个门诊部、7个住院部及4所“院中院”-- 风湿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五官医院、干部保健医院。全院职工360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052名,正、副高职767人,博士生导师57人,硕士生导师29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8人,“龙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开放床位3100张,年出院病人11万余人次,年手术例数5万余人次,年门诊量超过120万余人次。医院设有44个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拥有国家新药临床实验研究中心、国家药品临床研究机构、省部共建教育部心肌缺血和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器官移植中心、产前诊断与遗传病诊断中心、血液净化中心、风湿病研究所、心血管外科研究所、黑龙江省麻醉与危重病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高校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麻醉基础理论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药学药物研究所、呼吸病研究所、生殖内分泌医学中心。医院拥有伽玛刀、X刀、3.0TMRI、64排螺旋CT、DSA、ECT等先进医疗设备。   医院坚持开展高、精、尖医疗新技术,成功地完成心脏移植、肺移植、肝脏移植、脾脏移植、肾脏移植、睾丸移植、心肺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联合移植、角膜移植、骨髓移植等移植工作,使我院在器官移植种类、技术和质量等方面都居国内领先地位。“换心人”杨玉民术后生存18年半,创造了心脏移植术后生命质量最好、生存时间最长的亚洲记录。心脏移植课题组在2002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肝脏移植病人也已健康存活14年。2006年成功完成全主动脉置换手术,成为国内能够开展此项技术的两家医院之一。医院以“病员至上,细心医护”为院训,重视医德医风建设,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满足、方便了不同层次患者的医疗、保健、康复需求。2001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在我院成立,同年5月,我院护理部李秋洁主任荣获“第38届国际南丁格尔奖”。获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优秀医院”。   作为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医院拥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三级学科博士点32个,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临床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1个,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31个;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省特聘教授岗位学科8个;获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成果2项;承担博士生、硕士生、七年制、本科生等多层次、多轨道临床教学任务。医院拥有5200平方米独立的教学大楼,有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网络教室。医院投巨资创建临床模拟教学中心,购买模拟教学模型,培训标准化病人,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于2009年获批建设国家级临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院拥有1.4万平方米本、专科学生公寓,1.6万平方米的研究生公寓。   医院重视科研工作,近年来获各级、各类课题共1060项,其中国家杰出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项;获各级科技成果奖200项,其中国家级成果奖1项,省部级成果奖104项。在各类期刊学会上发表学术论文7924篇,被SCI收录331篇;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协作,与美国匹兹堡大学、迈阿密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26所大学与医学院有着广泛的联系,并开展了多项科研合作,10年来仅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培训医务人员已达100余人次。美国匹兹堡大学、迈阿密大学已成为我院国外培训的重要基地。   几年来,医院加强了内、外环境的改造。2008年新门诊大楼投入使用。2011年新建科教楼、干部病房楼、综合病房楼总计17万平方米将全部投入使用。实现了病房“宾馆化”、庭院“花园化”,为病人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医院重视三下乡工作,义诊足迹遍布黑龙江省各个市县,2010年医院购置国内首辆“汽车医院”,将三下乡工作开展到社区、村镇。医院曾多次荣获国务院、国家劳动人事部、卫生部、省政府嘉奖;先后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绿化四百佳单位”、国家十四部委授予“全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光荣称号。   今天的哈医大二院已成为学科齐全、设备先进、技术精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医院和临床医学院。展望未来,我们将坚持“质量建院、创新立院、人才强院、科教兴院”的建院方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打造专科品牌特色,提升综合实力,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办院方向,为早日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医院而努力奋斗。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MUSAH) was founded in 1954. It is a large comprehensive Level-A hospital embracing clinical services, medical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disease prevention, healthcare and rehabilitation.   The hospital occupies an area of 500,000 m2, with a construction area of 510,000 m2, including one outpatient building, seven inpatient buildings, and four subhospitals on its campus – Rheumatic Disease Hospi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ospital, Cadre Hospital and ENT Hospital. There are 3,603 faculty and staff in the hospital, including 767 professors and associate professors, among whom are 57 PhD supervisors, 294 Master supervisors, 18 State Council Special Allowance receivers 2 Longjiang Scholars, one National Outstanding Youth Fund winner and one New Century Excellent Talent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It contains 3,100 beds, with more than 110,000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and more than one million patients visiting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each year. HMUSAH is composed of 44 clinical departments and 13 technical departments. The affiliated institutions include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Clinical Testing of New Drugs, National Base for Clinical Research on Drugs, Provincial-Ministerial Key Laboratory for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I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und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Organ Transplantation Center, Center for Prenatal and Genetic Disease Diagnosis, Dialysis Center, Institute for Rheumatic Diseases, Institute for Cardiovascular Surgery,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for Anesthesiolog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for Drug Research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Key Laboratory for the Basic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Anesthesiology, HMU Institute for Hematologic Diseases, Institute for Pharmacy and Medication, Institute for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Center for Genecology and Endocrinology. HMUSAH is equipped with advanced medical facilities such as γ-Knife, X-Knife, 3.0TMRI, 64-slice Spiral CT, DSA, and ECT.   The hospital utilizes the most advanced medical technologies for patient care. Various transplantation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performed such as heart transplantation, lung transplantation, liver transplantation, spleen transplantation, kidney transplantation, testicle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pancreas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thyroid-parathyroid-thymus transplantation, cornea transplantation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 These successes have enabled the hospital to take a leading position in China in transplantation types, techniques and quality. Mr. Yumin Yang, a heart transplant recipient, has survived for 18.5 years by, with the best life quality and longest survival time in Asia. Thus the project team for heart transplantation was granted the Second Prize of National Award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2002. A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 has also survived for more than 14 year so far. In 2006 the hospital successfully performed the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which made the hospital one of the two in China capable of performing this operation. The hospital adheres to the motto “The Patients First and the Service Best” and emphasizes self-discipline in medical ethics and morality. The patient-centered holistic nursing caters for all patients of different economic levels, in all aspects including medical treatment, healthcare and rehabilitation. The nursing services at HMUSAH rank among the best in China. In April 2001, the Nursing School of HMU was founded in the hospital. In May of the same year, Ms. Qiujie Li, Director of the Nursing Administration, was awarded the 38th Florence Nightingale Medal. The hospital was certificated as “excellent nursing hospital” by Ministry of Health in 2010.   As an important clinical teaching hospital of HMU, HMUSAH has 32 PhD programs, one clinical medicine postdoctoral program, one clinical pharmacy postdoctoral program, 31 Ministry of Health certificated specialist training bases, 4 key national clinical specialties, one candidate national key program, 11 provincial key programs, and 8 programs with positions for specially invited professors by the province, 4 courses with national quality, 2 national featured specialties and 2 national teaching achievements. The hospital undertakes clinical teaching in PhD, masters and undergraduate programs. The teaching building occupies an area of 5,200 m2, containing multimedia classrooms, audio-visual laboratories and a network classroom. The hospital invested enormousl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inical Simulation Teaching Center and trained standardized patients, which are extensively used in clinical teaching. In 2009 the hospital was designated as one of the approved national clinic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s. There are also 14,000 m2 of building area for the accommodation of undergraduate and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and 16,000 m2 for graduat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is emphasized in the hospital. Since 2001, the hospital has been granted 1,060 research funds, including one National Outstanding Young Scientist Fund, 86 projects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The hospital has been granted 200 awards of various levels for i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which were one national award and 104 ministerial or provincial awards. A total of 7,924 paper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various academic journals, with 331 cited by SCI. HMUSAH has actively conducte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kept a close friendship and research collaboration with 26 universities and hospitals in the world such as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the University of Miami and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In the past decade, over 100 HMUSAH faculty members have trained just in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which has become a key training center abroad of the hospital.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e hospital has invested a great deal in the reconstruction for better 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external appearance. In 2008 the newly built outpatient building was put to use. In 2011, new science b and teaching building, cadres ward building, integrated ward building with a total of 170,000 m2 will be put into use. The hospital has become “hotel-like wards and garden-like yards”, a cozy and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for patients.   HMUSAH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for its advanced technologies and devoted services of its medical staff. Great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program of sprea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and medical care to the farmers. Volunteer medical consultations were seen nearly everywher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2010 the hospital also purchased the first "Car Hospital" in China. The hospital has been honored numerous awards from the State Council, the former National Labor and Personnel Ministry, the Ministry of Health and the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It has been designated as one of the national “Best Hundred Hospitals”, “The National Outstanding Unit in Health Care”, one of the “Best Four Hundred Units for Environment in China”, and so on. The hospital has also been commended as “The Outstanding Unit” by the fourteen ministries of China for its great support to the rural area in science, culture and health care.   Today’s HMUSAH has become a modern hospital for clinical services and medical teaching with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s, advanced facilities, excellent techniques and beautiful environment. Looking into the future, we stick to the guideline of “quality to construct the hospital, innovation to run the hospital, talents to strengthen the hospital, and research-teaching to prosper the hospital. We will improv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s by adhering to the "patient-centered” concept, cultivating well-known specialist and increasing comprehensive strength to ens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hospital. We will strive for a hospital which is first-class in China and well-known in the world.   机构名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哈尔滨南岗区保健路148号   床位:编制床位2600张   主要负责人:张斌   所有制形式:国有制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了解详情

    特色科室: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血液内科 肾内科 眼科 普外科 中西医结合科 病理科 神经外科 精神科
    三级甲等 非医保 公立医院
    医院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大直街199号 

    简介: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建于1949年,经­过60年的发展,由一所230张床位、395名职工的小型医院,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医院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医疗中心,医疗专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医院设有门诊部、住院处、急诊急救中心、远程会诊中心等业务机构,共有93个临床科室,54个医技科室,现有员工5111人,副高职称以上专业人员908人,拥有开放床位4,398张。2012年门、急诊量达198.8万人次,住院手术7.25万例。医院同时承担着副省级以上领导及重要外宾的保健、诊疗任务。   1992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获全国“百佳医院”称号,2010年再次以全省最高分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审。医院与省内外90余家医院结成了协­作医院,医疗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病理科、血液内科、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神经精神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普外科、神经内科、肾内科、眼科、临床护理部等12个专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血液内科、神经外科等23个专科成为黑龙江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拥有11个省重点学科,普外科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和血液内科为冲击“十二五”国家重点学科。医院以技术创新为源动力,实施“专科有特色,专家有特长”发展战略,每年近百项先进技术应用于临床。   医院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设28个教研室,7个教研组,承担五年制、七年制教学和留学生、进修生、成人教育的培养任务。临床医学为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点,口腔临床医学为二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点,是国家优秀示范临床教学基地。2011年获得“全国首家五星级示范临床教学基地”称号。在院学生3,000余人,年接收进修医师近400人。   医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卫生部细胞移植、省普通高校肝脾外科和省普通高校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均设在医院。拥有1个省级、7个校级研究所,设40个研究室,医院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医院发明的亚砷酸注射液被评为国家二类新药,在中国科学院2000年《科学发展报告》中被称为20世纪中国十大科技发明之一;医院研制的双黄连制剂获省政府优秀成果奖。近几年,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近百项,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数十项。   医院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成为多项慈善基金定点医院,每年定期组织专家医疗队赴贫困、边远地区义诊。60年来,多次组建医疗队应对突发事件,圆满完成任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医院先后派出71人次前往四川支援抗震救灾,被评为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标兵单位。2010年6月下旬,大兴安岭发生森林火灾,医院立即选派医疗队支援扑火。8月,伊春发生空难事故,医院派出专家医疗队赶赴伊春,参加抢救伤员的工作,收治了14名重伤员,无一人死亡。2011年12月9日,香港游客在吉林省榆树市发生车祸,连夜紧急转入医院后,经多学科昼夜奋战,针对每个伤员的状况,进行个性化治疗,到12月18日,救治效果显著,所有香港伤员均平安返回香港,受到省政府表扬。   2012年5月,舍己救人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病势危重转入医院,经过113天的精心治疗,使张丽莉转危为安,痊愈出院,哈医大一院出色的救治工作,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和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的高度评价。   医院大力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俄罗斯、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合作,2012年,经过认真评估考察,成为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和香港外科医学院基础外科及普外住院医师培训中心。每年举办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数十次。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了解详情

    三级甲等 医保 公立医院
    医院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颐园街37号(哈尔滨火车站附近) 

    简介: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哈医大三院、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始建于1972年,占地面积23.35万平方米,开放病床2200张,有34个医疗科室,16个医技科室,10个教研室,2个研究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277人,博导29名。年门诊量30万人次,出院9.4万人次,手术3.4万例。   医院是肿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黑龙江省癌症中心、黑龙江省肿瘤科和放疗质量控制中心,设有省乳腺癌、肺癌、结直肠肿瘤预防治疗中心和宫颈疾病、骨与软组织肿瘤、胃部肿瘤、肿瘤生物治疗、介入治疗等诊治中心。拥有多晶体PET/CT诊断系统、容积弧形调强(V-MAT)、图像引导(IGRT)、双梯度3.0T核磁共振系统、64层CT诊断机等先进诊疗设备。   1987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医学影像专业。主编、参编国家教育部、规划教材多部。出版的《实用肿瘤学杂志》收录为中国国家核心期刊。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及其它部省级的重点科研项目200余项。   医院始终秉承“追求卓越、创造健康”的宗旨,坚持公益办院和为社会服务的方向,积极倡导并广泛传播健康文化。现医院已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在国际上医学交流不断扩大,在世界越来越有影响的肿瘤专业医院。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了解详情

    特色科室:
    妇产科 急诊科
    三级甲等 医保 公立医院
    医院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6号 

    简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原名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于1963年建院。40余年来,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领导下,在黑龙江省卫生厅和中医局的关怀支持下,几代人共同努力,使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爱婴医院、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省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直医疗单位行风建设先进集体、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医院党委)、省级优秀临床教学基地、全国首家“放心药房”建设单位。  医院坐落于天鹅项下璀璨的明珠--哈尔滨市。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院内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环境清爽优美。全院开设床位744张,3个住院处、2个门诊部。正式在编职工913人(含教学编制人员),其中正高职84人,副高职150人,有博士学位42人,有硕士学位110人,先后被评为全国和省名中医24人。  建院40余年来,医院以医疗为基础,教学为中心,科研为主导,三位一体,皆有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医院有大幅度的改变,经济效益逐年增加,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基本条件得到了改善。诊疗环境旧貌换新颜。医疗上,坚持突出中医特色,走中西医结合道路,使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大力购置先进医疗仪器,现有上万元医疗设备4145台件,共计7011余万元。有核磁共振、螺旋CT、数字化X光机、钬激光、多弹头治疗仪、数字减影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宫腹腔镜、彩色B超、气管、胃、肠电子镜等。  现有重点专科专病13个,其中国级重点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8个,省级重点专病3个。国家级重点专科中医妇科,在治疗妇科疑难病、常见病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周围血管病是国家中医管理局批准的国家中医周围血管病医疗中心建设单位,也是我院在全国居领先地位的特色医疗项目。2005年上半年两科均通过了国家重点专科建设中期评估。省级重点专科有中医呼吸内科、中医血液内科、中医肾病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科、中医脑血管病科、中医急症科、中医肝胆病科、中医骨伤科;省级重点专病有:老年痴呆病、腰间盘突出症、眼底病。现代化的手术室,现代化的化验室,现代化的医技科室,不仅为病人诊治提  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又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优越条件。  教学上,医院实行了院糸合一的体制,担负着临床本科、硕士、博士生的教学任务。我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中医妇科学、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专业覆盖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一级学科下的全部二级学科,在学位授权点建设方面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2003年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设立,实现了我院高级人才培养的历史性突破,成为我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历史的里程碑。  我院拥有博士指导教师25名,硕士指导教师94名,导师规模迅速扩大,年龄结构年轻化,学历结构高层次化。有力地推动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中医妇科学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中医妇科学学科、中医内科(内分泌学科);省教育厅重点学科4个:中医妇科学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学科;省人事厅重点学科(2个)中医内科心血管学科中医内科消化学科;省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6个)中医耳鼻喉学科,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科,中西医结合肾病学科,中西医结合呼吸学科,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学科,中医皮肤学科。  科研上,我院坚持科技兴院,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2个,即中药药理实验室(妇科)、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省级研究所1个(心肺病研究所)。“十五”期间临床医学院共立项168项,已完成95项,在研7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1项;国家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项目6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省攻关科研项目16项;市科委科研基金项目21项;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16项;省中医局科研基金项目29项;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项目61项,总计获得科研经费430.6万元。共获得各级成果奖53项。其中省政府二等奖5项;三等奖14项;国家级学会科技奖三等奖4项;厅局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3项。  目前,医院全体职工正豪情满怀、信心百倍的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以“爱院如家,院荣我荣”为行动准则,以病人为中心,以“文明服务,质量第一”为办院宗旨,以“管理上新档次、质量上新水平、效益上新台阶”为奋进目标,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为争创在国内同行业中“服务一流、设备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而努力奋斗!   有核磁共振、螺旋CT、数字化X光机、钬激光、多弹头治疗仪、数字减影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宫腹腔镜、彩色B超、气管、胃、肠电子镜等。   “十五”期间临床医学院共立项168项,已完成95项,在研7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1项;国家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项目6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省攻关科研项目16项;市科委科研基金项目21项;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16项;省中医局科研基金项目29项;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项目61项,总计获得科研经费430.6万元。共获得各级成果奖53项。其中省政府二等奖5项;三等奖14项;国家级学会科技奖三等奖4项;厅局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3项。

  •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了解详情

    三级甲等 医保 公立医院
    医院地址: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简介: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始建于1913年,有着95年悠久的历史,经过伪满、解放、文革、改革开放等多个历史时期的锻造,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保障人民健康、培养卫生技术人才和临床医学研究方面成为市直卫生系统的排头兵。医院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实际开放850张,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是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之一。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国际“爱婴医院”称号、2005年成为“省级文明单位”,2006年成为中国医院协会首批理事医院之一,获得过黑龙江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规范化收费医院”、“行业作风建设先进集体”、“中国质量万里行服务信誉满意单位”等等荣誉称号,医院拥有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计17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贴16人,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   医院拥有一亿零四百万元的医疗设备,合理配备了国际、国内一流的各种先进仪器:日本东芝VISART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西门子16排螺旋CT,双C臂带减影DSA血管造影机,回转式远距离钴-60治疗机,瑞典产6MV、15MV双电子及6个电子线高能医用直线加速器,彩色经颅多普勒仪,体外碎石机,人工透析机,为全面提高诊治水平奠定了基础。   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国际“爱婴医院”称号、2005年成为“省级文明单位”,2006年成为中国医院协会首批理事医院之一,获得过黑龙江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规范化收费医院”、“行业作风建设先进集体”、“中国质量万里行服务信誉满意单位”等等荣誉称号

  •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 了解详情

    医保 公立医院
    医院地址:

    哈尔滨市太平区卫星路38号  

    简介: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创建于1954年,是以颅脑神经及康复为专科特色的市属三级综合性无假日医院。承担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佳木斯大学临床教学医院,哈市职工医学院第一临床教学医院,哈尔滨市卫生学校康复专业实训基地,市医学会超声专业委员会、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医院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是哈市东部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作为省、市、铁路医保、新农合和商业保险机构的定点医院,担负着哈尔滨市东部地区近一百万人口的医疗、保健、预防、急诊、急救工作。   医院现编制床位700张,职工人数800人,正、副高职专业技术人才26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人。医院技术力量雄厚,注重人才引进,国家级医学专家、硕士、博士生导师等二十余位专家先后加盟二院。   医院科室齐全,设有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科系和医技科室40余个。医院以基本医疗、公共卫生为基础,以神经、康复、超声为重点,以颅脑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为医院特色专科,严格医疗质量的管理,精心打造“拳头”产品。医院的颅脑神经研究中心下设四个科系,设病床200张,配有现代化的康复大厅和先进的康复设备,对颅脑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康复水平可稳居市属综合医院的领先地位。2009年,重点学科神经科与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神经科结为友好科室,实现了与国际先进医学的接轨。外科系在特色医疗方面利用腹腔镜开展了胆囊切除术、甲状腺肿瘤切除、结肠癌根治术、肝脏等微创手术,技术水平已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同时开展了前列腺专病治疗。   医院拥有飞利浦1.5T磁共振、东三省首台高尖端彩色超声诊断仪飞利浦G4 xMATRIX iU22,德国西门子四维彩超及工作站、16排螺旋CT、飞利浦CR、DR数字成像系统、日本日立800测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人高压氧舱、多功能麻醉机、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内分泌免疫测定仪、无创呼吸机、12导联动态心电系统及蓝牙运动平板系统、美国可移动(便携)彩色超声诊断仪、欧林巴斯电子内窥镜系统、西门子X光床边机、DSA血管造影机、气压弹道碎石机、输尿管肾镜、前列腺电切刀、宫腔镜、德国R.WOLF腹腔镜设备、立体定向仪等大型医疗设备及先进的康复治疗设备,在保障各科室开展临床诊疗活动的同时,也保证了为患者提供科学准确的诊疗手段。   以范小红院长为首的院领导班子及全体员工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愿以不懈的努力,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创建一个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管理先进、让患者满意的平安、和谐的医院。

  • 黑龙江省医院 了解详情

    特色科室:
    妇产科
    三级甲等 医保 公立医院
    医院地址:

    哈尔滨市中山路82号 

    简介:

      黑龙江省医院是1954年于原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后,在原两所医院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一所综合性省级三级甲等医院。1988年日本全国自治体病院协议会无偿提供部分医疗设备,上级批准进行装修扩建,使医院的医疗技术基础得以加强。为纪念中日友谊,经省政府批准,称黑龙江省医院暨黑龙江省中日友谊医院。2002年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   医院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其中医疗用房12万余平方米。病床1200张,医疗设备总值1.9亿元,5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39台(件)。工作人员1835人,卫生技术人员1341人,主任医师171人,副高职人员323人,各级护理人员717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0人。年门诊量7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30000人次。医院设一个住院部、一座分院和附属消化病医院、两个门诊部;一所附属护校;四个挂靠研究所设在我院,即黑龙江省老年医学研究所、黑龙江省烧伤研究所、黑龙江省消化病研究所、黑龙江省临床药学研究所。住院部设有32个临床科室,14个医技科室,10个教研室。同时设有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准分子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急诊急救中心,放射免疫检验中心,整形美容中心,介入治疗中心,脊柱激光治疗中心、黑龙江省——美国思达心脏中心。   ECT、全身螺旋CT、磁共振(MRI)、双C臂全数字心、血管造影机(DSA)、乳腺X光机、电子胃镜系统、CR影像系统、中央监护系统等5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39台(件)。   1958年医院被评为全省文教群英会先进集体,1960年全国文教群英会先进集体,1991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1992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3年被评为省直文明标兵单位、爱婴医院,1994年被评为“创百所信得过医院,争做最佳医务人员”活动优胜单位,1997年被评为全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1998年被评为全国“百佳医院”,全国“抗洪防病”先进集体,1999年被评为全省卫生系统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2003年被评为全国抗“非典”先进集体。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了解详情

    三级甲等 医保 公立医院
    医院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颐园街37号 

    简介: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是哈尔滨医科大学五所附属医院之一,是在具有百年历史的原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基础上组建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为全国百佳医院。   医院毗邻哈尔滨火车站,占地面积8.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在建13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门诊部、急诊急救中心、第一、二、三住院部、诊断综合楼、科教中心、学生公寓等。院内绿树成荫,静谧幽雅,是哈尔滨市绿化先进单位之一。医院现有职工1230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导师54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315人,高级职称237人,中级职称448人。医院设有二十三个临床科室,其中重点学科为医学影像科、心内科、肿瘤治疗中心、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急诊急救科、普外科等。医学影像科在光学分子成像研究上处于国内领先;心血管内科在全国率先开展经皮心包穿刺引流术,射频消融术治疗室性心动过速;肿瘤外科在胃癌根治术、大肠癌根治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神经外科开展的颅底肿瘤手术治疗、脑动脉瘤介入治疗、脑胶质瘤光动力治疗技术居于国内前列;普外科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处国际先进行列;神经内科开展的动脉溶栓后神经功能维护疗效国内领先。   医院拥有一流的设备:世界最先进的64排螺旋CT、直线加速器、ECT机、磁共振仪、数字化计算机成像系统、高性能数字胃肠机、全数字彩色心脏及腹部超声诊断仪、全数字心血管影像系统、X线血管造影机、多导电生理记录系统、ICU监护系统、ABP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机、国内领先的口腔、耳鼻喉、眼科治疗保健系统、神经外科及耳鼻喉科导航系统、电子胃镜、小肠镜、核医学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透析机等。   作为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基地之一,医院大批知名教授承担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及成人高等教育及进修医生教育等多轨道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科研基地之一。   哈医大四院以其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在全省范围内名声鹊起。医院秉承“明德至善、博学至精、聚萃鼎新、福泽民众”的办院宗旨,以创办全面应用高新技术的现代化医院为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朝着把医院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医院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医院拥有一流的设备:世界最先进的64排螺旋CT、ECT机、磁共振仪、数字化计算机成像系统、高性能数字胃肠机、全数字彩色心脏及腹部超声诊断仪、全数字心血管影像系统、X线血管造影机、多导电生理记录系统、ICU监护系统、ABP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机、国内领先的口腔、耳鼻喉、眼科治疗保健系统、神经外科及耳鼻喉科导航系统、高端手术室装备、电子胃镜、肠镜、核医学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透析机等。

  •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了解详情

    特色科室:
    感染科 肿瘤科
    三级甲等 医保 公立医院
    医院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双路235号 

    简介: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始建于1969年,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急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也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省农垦系统、铁路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和省工伤康复定点协作医院及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哈尔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8万平方米。拥有开放床位700张,临床科室28个,辅助医疗科室12个。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90人,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140多人。医院于1988年,经省卫生厅批准为黑龙江省第二肿瘤医院。为了进一步提升总医院在肿瘤方面的科技含量和综合实力,医院投巨资2.5亿元,引进东北三省首台PET—CT、省内第一台诺力刀、哈市第一台中子刀、伽玛刀等7台套大型肿瘤诊疗设备。之后,医院又率先在省内引进当前世界先进的深部热疗机,使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立体精确放射治疗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成为省内唯一具备完整的世界先进的肿瘤诊断和放疗设备的医院。实现了集精确放疗、化疗、热疗、手术、介入、生物及中药为一体的综合治疗。新技术设备引进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患者前来就医,近4年,已收治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韩国、日本等国家的近40名患者。农垦总医院肿瘤放射治疗已成为黑龙江省率先走出国门的医疗品牌。  康复治疗是我院医疗一大特色,科室拥有康复训练设备300余套件,包括PT、OT、ST、ADL等设备,是我省设于三级综合医院内最大的康复治疗基地。目前,医院在急性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脑外伤、脊髓、脊柱损伤、骨折、疼痛、灼伤等近20项疾病的康复上效果显著。其中对偏瘫、截瘫、脑瘫、昏迷等疾病的康复治疗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经专家评审,2005年12月,总医院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为黑龙江省首家职业康复试点医院。2006年,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选择为唯一的职业康复定点协作医疗单位。  医院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布病专科病房。80年代就被国家卫生部指定为全国布病治疗基地。布病病房组建以来,先后收治本省及宁夏、内蒙、辽宁、新疆、云南、广西、安徽、甘肃、河北、吉林等省区的布病病人近7000人,取得丰富的诊疗经验。科室技术人员先后发表论文70多篇,完成布病科研课题2项,新技术应用奖1项,出版临床专著1部。2003年被黑龙江省职业布病诊断与健康检查指定医疗机构。2005年,又取得职业性布氏杆菌病接触人群体检的机构资质。  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技术实力雄厚。有美国产长程128导视频脑电仪、CRW立体定向仪及微电极刺激记录系统(细胞刀)、多导电生理皮层刺激器、德国产蔡司手术显微镜等世界先进设备。开展了顽固性癫痫、帕金森、颅脑损伤、高血压性脑出血及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近年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和微创外科技术开展了听神经瘤、颅咽管瘤、脑膜瘤及功能区肿瘤等脑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有5项技术填补黑龙江乃至东北三省空白。有两项技术处于国内同行领先地位。  总医院心血管病科由心血管外科学、介入心脏病学、心电生理学和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学四个专业组成。心血管病科集中了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大血管病、心脏肿瘤的药物、介入、手术、心电生理治疗专家和相应的设备,主要开展先心病、冠心病、瓣膜病、大血管病、心脏肿瘤的药物、介入、手术、心电生理一站式综合治疗。  医院手显微外科主要实施断指、断臂再植、皮瓣移植、臂丛及多神经损伤、骨及手外科矫正、肢体不全离断再植等手术。手指再植成功率达96%,再造成功率高达98%,能最大程度的恢复手外伤患者的手功能。医疗幅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  总医院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宗旨,以“誓为良医”的豪情壮志呵护健康,竭尽白衣天使职责,倾心打造“百姓放心医院”,为垦区人民健康贡献力量。   为适应社会和医院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升医院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科技含量和综合实力,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的支持下,医院投巨资引进了16排螺旋CT机、MRI、DSA、DR、早期发现肿瘤病灶和判断转移的PET-CT扫描仪和与之配套的高能医用直线加速器(诺力刀)、锎中子刀后装治疗机(中子刀)、头部伽玛刀、相控阵靶向热疗机等先进的肿瘤治疗设备,集肿瘤明确诊断、精确放疗、化疗、热疗及手术、介入治疗等于一体,形成了完整的肿瘤综合治疗体系。

  •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了解详情

    三级甲等 医保 公立医院
    医院地址:

    哈尔滨市道里区友谊路57号 

    简介: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创建于1955年,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承担了黑龙江省及周边地区0―18岁儿童各种疾病的诊疗、急救、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儿童医院现有编制床位900张,33个专业和临床科室,22个医技科室。以儿内科、儿外科(含眼科、耳鼻喉科)、急诊急救为主体,以语言治疗中心、青春期门诊、听力筛查诊治科等一系列科室为特色。   现有2个省级质量控制中心,1个市级研究所,1个市级重点领军人才梯队学科,2个市级领军人才梯队学科。被授予“黑龙江省儿科急诊急救基地”、“中华放射学会东北三省儿科影像基地”称号。2009年,被授予“黑龙江省儿童医疗中心”称号。成立全国第三家、东北三省首家—“美国微笑联盟·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唇腭裂治疗中心”。   多年来,医院先后与加拿大埃德蒙顿市阿尔伯塔大学儿科系、韩国富川世宗病院、韩国延世大学医学院、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建立友好医院;并搭建了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院、香港大学玛丽医院长期访问、交流的平台;与北京儿童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诸多国内知名医院进行学术交流、讲学活动、人才培养计划。致力于将医院科研工作做大做强,形成医教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创建一所研究型医院。   医院现建筑面积49770㎡,占地面积:30800㎡,医疗用房44800㎡,现在建内科综合楼建筑面积18675㎡,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十四层预计于2013年6月投入使用。编制床位650张。我院目前核定编制数为801人,现实有在编职工779人,编制内医生277人,护士319人;编制外医生15人,护士162人。2011年,医院完成门诊量为75.9 万人次,同比增长6.65%;出院人数2.9万人次;手术4873例;治疗有效率为97.5%;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4%;死亡率已连续两年维持在0.1%,婴儿死亡率为0.07%。

1 2 下一页 尾页
推荐问答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