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共享资料 医院库
首页 找医院

共有3间医院符合要求

  •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了解详情

    三级甲等 医保 公立医院
    医院地址: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同仁路29号 

    简介: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Qinghai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QUAH)始建于1959年12月。医院占地面积76亩,医疗用房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在建门急诊综合楼规划面积10万平方米。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我省唯一一所高等院校直属附属医院,也是我省医疗卫生行业的龙头单位之一。医院曾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青海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等多个荣誉称号。青海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青海红十字博爱医院、青海省陆军预备役步兵旅医院附设在我院。是青海省抗癌协会、青海省康复医学会和青海省包虫病学会的挂靠单位。   人才:全院现有职工2217人,专业技术人员2043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45人(正高111人,副高234人);省级医学首席专家6人,院内医学首席专家16人;医学博士25人(在读12人),医学硕士171人(在读31人)人,医生队伍硕博占比30%。血液病学团队和包虫病学团队是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建设单位。   学科:设有44个临床科室和8个医技科室。其中,有3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培育学科(普通外科学、肿瘤学和心血管内科学),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培育学科(内分泌与代谢病学和骨科学),另有5个省级医学中心、5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6个省级名科和3个省级特色专科。设有5个国家级医学基地(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和化学中毒医疗救治基地)。还是国家级脑卒中防治与筛查基地医院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天使阳光基金”定点医院。附属肿瘤医院设肿瘤外科、肿瘤内科、肿瘤妇科、肿瘤放疗科四个专业,具备全省领先水平的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介入治疗、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能力,在西北地区享有盛名。   医疗:开放床位2000张,年平均门诊量158余万人次,住院病人6.1万余人次,完成各类手术1.4万余例。病床利用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治愈好转率均达95%以上。成功开展了肝脏移植、肾脏移植、角膜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心脏右室多部位起搏术、射频消融术、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经颈内静脉途径肝内门腔分流术等新技术。   设备:256层螺旋CT机、3.0T多源发射磁共振成像仪、平板式X线数字血管成像系统、直线加速器、数字胃肠X光机、ECT临床医学检验流水线、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德尔格麻醉机、近距离后装治疗机、手术显微镜、电子胃镜、腹腔镜、胸腔镜、宫腔镜、等离子电切镜、钬激光等万元以上大、中型医疗设备3000多台(件);设有中央监护系统、中央监护系统床旁病人监护仪、高级病人监护仪、电外科能量平台、内镜中心、整体供应室、数字化一体手术间、百级层流手术室、静脉配置中心、瑞士乐气动物流系统、体外循环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先进医疗设备和设施。   教学:医院是青海大学唯一临床教学附属医院,常年承担青海大学临床医学教学任务,包括研究生教学、本科生教学的临床理论授课、见习、实习等临床带教和科研指导,年均理论授课近千学时。全院设有20个临床教研室,获得国家教师资格证的临床教师45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3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8个二级学科共20个学科专业拥有硕士学位授予资格,内科学(高原医学方向)具备博士学位授权资格。2011年临床医学被教育部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单位。全院共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3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目前在院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657人。   科研: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近五年来,申报科研项目788项,批准立项342项,获得科研经费2578.79万元,其中,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4项。经过评价,获得省级科技成果88项,其中国际先进成果12项。荣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1451篇,其中SCI收录22篇,中文核心期刊491篇。   护理:全院拥有护理人员1026人,中级职称266人,副高以上23人,医院按照国家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制定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和《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推行了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制,为患者提供包括生活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指导、临床治疗、康复和健康指导在内的全程护理服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整体护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

  • 青海省人民医院 了解详情

    特色科室:
    普外科 神经内科 泌尿外科
    三级甲等 医保 公立医院
    医院地址: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共和路2号 

    简介:

      青海省人民医院始建于1927年的平民医院,1929年命名为省立中山医院,1956年迁址后更名为青海省人民医院,是祖国青藏高原上成立时间最早、建设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和急救为一体的省级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行业摇篮:1958年,医院的省公费医疗门诊部改建为青海省西宁中医院;1960年,医院的青海省护士学校与省第二卫校合并成立青海省卫生学校;1971年,医院小儿科分出成立省儿童医院;1981年,医院神经内科抽调部分专家组建省第三人民医院(省精神病医院);2003年,医院传染病科分出成立省第四人民医院(省传染病医院)。   技术引领:50年代率先开展心血管右心导管术、脾肾静脉吻合术、腭裂修补术、全鼻再造术等;60年代开展腹膜外剖腹产术、低温麻醉心内直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断手再植术等;70年代开展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瓣膜置换术等;80年代成立ICU、CT室,医院学科更加专业化;90年代开展电子胃镜、腹腔镜,中华长城脊柱重建术等;21世纪先后开展脏器移植、介入治疗、试管婴儿、微创手术等先进的医疗技术,在青藏高原地区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功能定位:根据医院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发挥的作用,确定医院五大功能定位:诊治急危重症疑难疾病;培养高原医学临床教学科研人才;开展医学研究破解临床难题;承担重大突发事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发挥高原地区医疗主导作用,承担社会责任和医疗公益使命。   战略目标:按照医院发展战略,制定三大发展目标:建设国际缺氧医学研究基地,建设国家高原医学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医疗中心。   业绩指标: 2015年门诊量134.5万人次,急诊8.03万人次,住院人数5.78万人次,住院手术2.61万例,病床使用率131.62%。   人才兴院:医院现有在职职工2609人,专业技术人员2269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3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1人,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14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5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1位,博士18人,硕士278人,是海南省医学院的留学生培养基地,苏州大学、青海大学、兰州大学、宁夏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医院。充分运用“人才小高地”、“西部之光人才培养”、“千人计划”等项目,着力实施“百名精英培养计划”,建立四级专家委员会,遴选“终身专家、首级专家、资深专家、优秀专家”,打造领军人才梯队,增强核心竞争力。   学科立院:临床医技专业科室53个,编制床位2200张,规划床位2600张。国家级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5个:重症医学科、血液内科、急救医学科、临床护理、医学影像科;省级重点学科13个:普外科、老年病科、神经内科、急救医学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ICU)、医学生殖中心、眼科、影像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医学检验科。亚专业建设160个。附设国家医学考试中心青海考试基地、国家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国际医疗紧急救援中心、省干部保健中心等61个。   科技强院:重视科研,鼓励创新,采取科研激励政策,加大科研投入。2007年-201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27余项获得科研成果10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2000年以来共发表论文4114篇,SCI32篇;获青海医药卫生科技论文和青海自然科学优秀奖42项;承担国家第27、29、30、31届南极科考任务,得到国家海洋总局多次嘉奖。2005年,由国际高山医学协会(ISMM)向全世界正式发布的慢性高原病(CMS)诊断标准——青海标准,医院高原病专家参与制定;2012年,在世界著名《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高原缺氧预处理提高脑储备力的研究》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杂志封底以《青藏高原排名第一的现代化大型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专题报道了医院;2014年,医院参加在意大利举办的第十届国际高原医学会议,医院专家代表中国做了《青藏高原医学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医院高原医学临床研究成果受到世界高原医学界的瞩目。   设备助院:拥有PET-CT,3.0T、 1.5T磁共振仪,64排CT仪、16层CT、螺旋CT,DSA数字减影仪,全自动数字化X光机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特种蛋白分析仪,胶囊内窥镜,彩色多普勒仪,高压氧舱等大型医疗设备472台(套)。   管理治院:借鉴运用PDCA、品管圈(QCC)、平衡计分法等国际先进管理手段,实施“十大工程”,增强内涵建设和外延管理,努力建设学习型、文化型、研究型、服务型的青藏高原医疗中心。   百年荣誉:荣获全国 “五一劳动奖状”、“抗震救灾英雄集体”、“援外先进集体”、“工人先锋队”、“文明单位”、“三八红旗集体”和卫生部“医院管理年”先进集体,全省文明单位、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远景规划:与法国AIA著名设计公司合作,重新规划医院总体布局,解决存在的“人流、物流、车流”发展困扰,实行“患者、公众、医务人员、车辆、物资”五流分离。认真做好新建外科住院综合楼、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建设工程,为医院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为职工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 青海省中医院 了解详情

    特色科室:
    急诊科 妇科
    三级甲等 医保 公立医院
    医院地址:

    西宁市城中区七一路338号  

    简介:

      青海省中医院地处三江源头青海省西宁市中段,占地面积45.75亩,建筑面积63417平方米,医院创建于1958年,至今已走过了5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是青海省唯一的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现代化的中医医院。   青海省中医院职工612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02人,占职工总数的82.03 %。拥有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5名,青海省医学首席专家7名,省级名医11名,正高职称23名,副高职称人员57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79名。培养研究生13人(其中已取得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8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人)。   青海省中医院目前设病床400张,中医特色科室18个,拥有内、外、妇、儿、骨伤、肿瘤、血液、糖尿病、心血管、肾病、呼吸、消化、风湿、脑病科、肝胆、急诊、泌尿、肛肠、疮疡、针灸推拿等40多个专科专病门诊。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肝胆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强化建设专科,肛肠科、糖尿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建设专科)、8个省级重点专科(急诊科、妇科、肛肠科、疮疡科、糖尿病科、肝胆科、肾病科、针灸推拿科)、4个省级特色专科(肛肠科、中医肾病科、糖尿病科、妇科)、6个省级名科(糖尿病科、妇科、肝病科、肛肠科、骨科、呼吸科)、2个省级医学中心(乳腺病诊疗中心和肛肠病诊疗中心)。医院日门诊量平均800人左右,年门诊量平均25万余人次,年住院平均7500余人次。   青海省中医院于2003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的住院大楼建筑面积21796平方米,共13层,是一座智能化、现代化、人文化建筑,其功能齐全,结构新颖。拥有西北一流的净化手术室、先进的物流系统、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先进的消防、安全监测中心;拥有东芝亚秒螺旋CT、东芝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飞利浦彩超、CR(影像后处理系统)、岛津500mA多功能 X光机、热CT、乳腺X光机、乳腺导管镜、眼科血管造影系统、眼科手术显微镜、美国史赛克关节镜、C型臂、全自动血球仪、气压弹道碎石系统等万元以上先进医疗设备300 余台(件)。   青海省中医院经40余年的实践和发展,集几代名老中医及中医药人员心血,生产和逐步完善了丸、散、膏、丹、口服液、注射液、胶囊等十余种剂型,247种自制产品,应用临床疗效显著,深得广大患者喜爱。   青海省中医院重视科研工作,青海省中医药研究所挂靠我院,已取得20多项科研成果,降糖通脉胶囊、小儿止泻颗粒等10种中药制剂先后获得省“准”字及国“准”字号;同时“降糖通脉胶囊的研制”于2002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参蛤纳气合剂的研制获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推荐问答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