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5间医院符合要求
青岛市江苏路16号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始建于1898年,是山东省东部地区唯一的一所省属综合性教学医院。目前,医院本部占地6万平方米,东区占地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资产总额达20.6亿元,开放总床位1995张,职工26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50余名,博士240余名,硕士500余名,留学归国人员近百名,国家、省市各级各类专业委员会主委、副主委、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贴专家、山东省“1020”人才工程等专家近200名。医院年门急诊量157万人次,出院5.3万人次,手术2.3万例,是科室齐全、设备先进、技术雄厚、环境优雅、建筑布局合理,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区域龙头医院,是山东省东部地区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训中心。医院秉承一百多年来的优良传统和严谨作风,全面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博学慎思,笃行亲民,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为患者解除病痛。医院扎实推进完成了“立党为公,行医为民,三百爱心工程”,并设立了扶助弱势患者的“爱心基金”,深入开展了“惠民医疗服务”和下乡帮扶工作,并积极承担了援疆、援藏、援外任务。这些惠民工作的开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广泛赞誉,很好地树立了百年老院的良好形象。 医院设有临床科室67个,医技科室27个,研究室(所)16个,现有临床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25个,年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名。拥有全国重点学科、省市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22个,三分之二以上学科达国内先进水平。拥有造型别致、功能齐全、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外科病房大楼、内科病房大楼、门诊大楼、特需保健病房、国内一流的数字化图书馆和现代化的继续教育与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拥有现代化层流手术室38间、MM50电子回旋加速器、1.5T核磁共振、双探头ECT、64层螺旋CT、平板DSA、DR系统、高能直线加速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基因分析仪、各种现代化检验设备等国际一流的高精尖设备,设备总值达7亿元,其中万元以上设备3000台件,为高水平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保证。以HIS、PACS为主导的的高效的信息系统,构筑了国内领先的数字化医院建设平台,为高效率的医疗服务提供了保障。急危重症抢救、腔镜微创技术、介入诊断和治疗、器官移植、干细胞诊断与治疗、医药生物技术诊断与治疗等高新技术的大量开展,很好地实现了医疗技术与世界前沿的接轨,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服务条件。目前,医院正向着“数字化医院管理,人性化医疗流程,高水平科技创新,低成本高效经营”一流现代化医院的宏伟建设目标大步前进。 为探索一条真正符合卫生国情的新路子,近年来,医院作为青岛大学医疗集团的核心医院,根据集团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有利于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和效益,有利于解决群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利于与国家宏观卫生政策相衔接,统一质量管理,统一物资配送,统一文化理念,统一服务价格,实现管理联合、资源联合、人员联合、技术联合的“三四四”原则,成功构建了“以城市综合性龙头医院为主体建立面向广大社区和农村,涵盖三级、二级、一级、社区、农村等医院在内的纵向医疗服务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项医疗卫生资源的效益,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农村、城市社区等广大人民群众不同层次、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这一符合中国国情的纵向医疗网络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在为百姓造福的同时,赢得了卫生同行及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各级政府的高度认可与赞誉。这一长效机制的建立,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卫生改革目标作做出了积极努力。目前,医疗集团正在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整合各项医学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各界资源,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青岛市南区东海中路5号
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隶属于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院区占地面积9.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1.8万平方米,地处青岛市政府机构、金融商贸、旅游休闲中心地域,是市属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定点医院、第十一届全运会服务定点医院、卫生部国际急救援中心、圆满完成多项重大国际赛事医疗保障任务,不仅带来了良好的国际影响,也充分体现了医院医疗体系的综合协调与高效运转能力,展示出国际标准的应急救治水平,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肯定。同时,东院还是青岛市远程医学会诊中心、青岛市红十字志愿者服务基地、青岛市健康教育基地。 2001年,为在东部新城区建成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功能完善的公益性非盈利现代化综合医院,市政府按照国家标准结合我市卫生规划,总投资额3.9亿元建设了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2006年9月1日东院一期工程新门诊病房大楼竣工并启用,建筑面积82220平方米,是当时青岛市建筑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病房设施达到三星级宾馆以上标准,现开放床位1206张, 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科室齐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拥有拥有3.0T核磁共振系统(MR)、64层螺旋CT 、16排SPECT、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双板DR)、综合性平板探测器血管造影系统(DS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超声内镜、电子内窥镜、高清电子腹腔镜和超声刀等微创手术设备及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系统等先进设备。等先进设备;开展冠心病、脑血管病介入手术、超声刀肿瘤消融术、关节镜、显微外科微创手术、器官移植、肝细胞移植等各种高难度手术,并承担青岛市干部保健服务。东院国际门诊是青岛市对外医疗服务的重要窗口,现在已为96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友人进行了医疗服务。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胶州路1号
青岛市市立医院始建于1916年,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良好的社会信誉。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教学医院,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医院,为市属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青岛市红十字医院。现已发展成拥有市立医院本部、市立医院东院、市皮肤病防治院、市北九水疗养院等四个院区,以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为主体,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疗养于一体的大型医院集团。医院集团编制床位2200张,在职职工3600余人,拥有省、市重点学科、特色专科20个,省临床重点专科14个,设有4个常见病重点实验室和6个医学研究中心,是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批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内首家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图书翻译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医院集团目前已与11所国际大型医疗机构和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国内1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科研项目合作,并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建中国海洋大学医药研究院。 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发轫于1916,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期间,将叶樱町分院和海泊町分院合并,称新町分院,这便是市立医院的前身。建筑面积仅为2703.49平方米,开设床位仅155张。后来,日本又在新町医院旁新建普济医院,今绿怡苑办公楼;后普济医院与新町分院合并,并于1931年定名为青岛市市立医院。经过近百年的风雨历程,和一代代市立人的开拓创新、薪火相传,医院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现地处胶州路1号,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7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000张,专业设置全面细致,人才梯队建设科学合理,拥有现代化的医疗设施:1.5T核磁共振系统(MR)、直线加速器、128层螺旋CT、超声内镜、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双板DR)、血管造影系统(DSA)、高清电子腹腔镜和超声刀等微创手术设备及立体救护楼顶飞机平台等,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开展冠心病、脑血管病介入手术、超声刀肿瘤消融术、关节镜、显微外科微创手术、器官移植、干细胞移植等各种高难度手术,并承担青岛市干部保健服务。
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开平路22号
青岛市肿瘤医院建于1972年,是集肿瘤预防、诊断、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肿瘤防治三级专科医院,担负着青岛市及胶东半岛近3000万人口的肿瘤防治任务,是“青岛市肿瘤防治临床基地”。青岛市肿瘤研究所、青岛市抗癌协会、青岛市癌症康复协会、青岛市免疫检测中心设在本院。医院开放床位336张,在职职工36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75人,高级技术人员48人,中级技术人员84人。 医院设有11个临床科室:放一科、放二科、外一科、外二科、内科、中西医科、妇瘤科、康复科、麻醉科、放射物理室、门诊部;7个医技科室:核医学科、病理科、检验科、药剂科、功能检查科、放射线科、供应室和14个职能科室,是一个科室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的三级医院。 医院突出“专院、专科、专家、专病、专治”的经营理念,形成了以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射频、热疗及免疫方法对恶性肿瘤进行规范化综合治疗的特色。 完整的肿瘤诊治系统。医院先后购进和引进多台先进仪器设备,如美国产2100C3型双光子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TPS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芬兰钼钯乳腺肿瘤诊断仪、国际先进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IMS型癌细胞DNA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形成比较完整的肿瘤诊治系统。 手术治疗。严格无瘤技术操作、根治性切除技术是该院外科手术治疗肿瘤的原则。对乳腺癌、胃癌、大肠癌、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喉癌、肝癌、肾癌、软组织肉瘤、子宫癌等手术切除技术均已达到国内较高水平。对中晚期消化道癌肿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取得明显疗效。对晚期子宫颈癌采用放疗—介入治疗—手术等综合方式,使部分失去最佳治疗时期的晚期患者获得了新生;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行先期化疗—手术—巩固化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放射治疗。90%的恶性肿瘤需要放射治疗。医院放疗科是青岛市重点特色学科,能根据肿瘤不同性质、部位、深度,由TPS治疗计划系统验证,选择不同设备不同能量的射线对肿瘤进行精确的治疗,尤其是不同肿瘤相同期别,相同肿瘤不同期别的放射治疗专业领域居同行业先进水平。医院开展的术中放疗业务是山东省唯一的一家,自1997年实施山东省首例术中放疗后,现已开展100余例,涉及胃癌、直肠癌、肝癌、胰腺癌、腹膜后肿瘤、肉瘤、子宫颈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等10余种肿瘤,大大提高了肿瘤患者的治愈率、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其中对早期乳腺癌术中放疗保留乳腺术,国内未见有类似报道,达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化学治疗及免疫治疗。医院注重规范化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相结合,在晚期肺癌、胃癌和恶性淋巴瘤的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姑息无痛方面渐成特色。依据国内外放射生物学、细胞动力学和药理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创建了化疗与分段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为79.1%。该方法2002年11月通过青岛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03年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倒钩穿刺针”的发明获国家专利,对于肿瘤的确诊率达90%以上,简便、安全、易行,使病人免除手术之苦,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西医结合治疗。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是青岛市卫生系统十大特色科室之一。该科致力于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最佳结合点,利用西医先进的药物、设备和手段,结合传统的中医中药,为广大肿瘤患者全面诊断、辩证施治,针对不同病人选择不同的配合方案,显著降低放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疗效,真正做到肿瘤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在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上取得了较好的成就。 医院设立专家会诊中心,由青岛市抗癌协会的理事、医院的高级专家轮流坐诊,形成集团化作战攻克肿瘤的局面,对前来医院就诊的每一位病人,都进行集思广益的专家会诊,形成科学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治疗。 医院本着“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宗旨,“真情关爱生命,诚信呵护健康”的服务理念,“向管理要效益,向质量要水平,向人才要业绩”的发展思路,加快医院改革发展步伐。肿瘤医院全体职工愿为岛城人民的身心健康贡献力量。 2100C3型双光子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全功能伽玛照相机、T780C型钻60治疗机、BMD-1型摸拟定位机、现代近距离后装治疗机、TPS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惠普1000型彩色B超、钼钯乳腺肿瘤诊断仪、SCT-4800TCZ全身CT机、全自动血球计数仪、WR-Ⅱ微波热疗机等。
青岛市市北区四流南路127号
青岛市中心医院(原青岛纺织医院)1986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称青岛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1年经青岛市政府批准,整建制划归青岛市卫生局管理;2003年12月23日经山东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批准,更名为青岛市中心医院;2006年3月2日经青岛市卫生局批准,青岛市职业病防治院整体并入 青岛市中心医院并承担全市职业病防治任务;2005年经青岛市政府第39次市长办公会批准,青岛市中心医院联合青岛市肿瘤医院、青岛市胸科医院、青岛市职业病防治院组建了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 青岛市中心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为青岛市涉外医疗服务定点医院,是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青岛分院。设有青岛市肿瘤防治研究所、青岛市结核肺病研究所,青岛市抗癌协会、青岛市癌症康复协会、青岛市防痨协会主任委员单位。 集团占地面积9.3万平方米,床位1450张,医护人员1564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80名,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275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1名。呼吸内科是市级重点学科,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实验室是市级重点实验室,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血液科、分子影像中心、放疗中心、急诊介入为市级特色专科,承担着青岛大学医学院和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毕业生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是青岛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 医院拥有PET-CT、MRⅡ、全身螺旋CT、日本东芝DSA、飞利浦RU22彩色B超、飞利浦7500彩色B超、中子刀、伽玛刀、直线加速器、相控阵BSD热疗机、γ适形刀、CR、吉特高频电脑诊断及自动穿刺系统、美国太空实验室中央监护系统、法玛西亚变应原检测仪、肿瘤放疗及模拟定位系统、高压氧舱及集中供氧系统、高频乳腺X光机、全自动临床生化分析仪、电子内窥镜等万元以上先进医疗设备300余件。呼吸内科、肿瘤科被青岛市卫生局列为重点学科;乳腺外科、急救中心、血液内科、神经内科、放射介入均为青岛市特色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