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如何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合同?
![](http://yyk.iask.sina.com.cn/pic/fimg/160992400296268984803.jpg)
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协商一致、提前通知、未提供保护或报酬、未缴纳社保费、违反规章制度、欺诈胁迫、排除法定责任、违反强制性规定、暴力威胁、违章指挥、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分析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程序,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
(二)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
(三)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的;
(四)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五)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七)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八)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九)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十)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十一)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十二)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十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拓展延伸
劳动者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合同的法律程序和注意事项
劳动者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合同涉及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注意事项。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可以通过书面形式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合同的申请。在此过程中,劳动者应当注意遵守合同解除的通知期限,并确保提供充分的解除理由。同时,劳动者还需要留存相关证据,如通知书、证人证言等,以便在必要时维护自己的权益。在解除合同后,劳动者应及时与用人单位协商处理相关事宜,如工资结算、社保缴纳等。若出现争议,劳动者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或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起申诉。总之,劳动者在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合同时,应遵守相关法律程序,注意维护自身权益。
结语
劳动者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合同涉及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注意事项。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可以通过书面形式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劳动者应遵守合同解除的通知期限,并提供充分的解除理由。同时,劳动者还需要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在必要时维护自己的权益。解除合同后,劳动者应及时与用人单位协商处理相关事宜。如有争议,可寻求法律援助或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诉。总之,劳动者在解除合同时应遵守法律程序,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http://yyk.iask.sina.com.cn/pic/fimg/16099240029626898480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