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裹粽籺
裹粽籺原叫古中籺。裹粽籺是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的民间流传最广泛的食品,历史上有关粽子的传说皆围绕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的。但高州也曾经流传一个有关裹粽籺的故事,它带着浓厚的高州地方色彩。
据说,远在晋朝年间,从远方来了两位仙人,正好踏落高州地界,因已精疲力竭,想找个好地方休息片刻再赶路。他们都听说过高州有两个风景迷人之地,一说东山山神庙,二说南山的石牛岗,两处地方他们都想前去,但人生路不熟,不知还有多远。其中有一仙者正是铁拐李,见他用手在额前搭了个凉棚,左右燎目望,只见后山石头遍布,他猜想石牛岗一定就近在眼前。另外那仙者乃是曹国舅,他硬要往东山,于是两人一个东,一个南,争得面红耳赤,大家都没法统一意见。就在这时,隐约看见一个牧童骑着一头牛,嘴里不停唱着山歌:五月赶牛山过山,睇见两人往山行,只听喳喳山人语,一个往东一个往南。两位仙人听了顿觉惊奇,又一阵高兴起来,于是他们一口气赶到牧童面前打听地方。牧童此时会意笑着说:那好,一个要找山神庙,一个要找石牛岗,你们各说的皆有道理,我有一个办法给你们指点指点,只要你能将带来的任何食物,往这牛头用力掷去,便可知晓。只见两位仙人各从衣袋里掏出一团布包的熟米团,沙!沙!两下皆击中牛头,这只牛左一个右一个将两只米团挂在牛角上。这时牧童嘴里又唱起了歌谣:饭团挂牛头,要找绕牛走,近在天边不算远,眼前就是大石牛。歌声刚落,牧童从牛角上取下两个饭团,遁去无形无踪,只有这头牛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瞬间现回了石牛的原形。两仙一下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就是石牛岗。
再说那牧童一溜烟跑回家里,立即将两个米团拧烂,伴上家里仅剩的几把米,一起放镬煮熟,当他一揭锅时,锅里重重叠叠多了许多米团,他高兴极了,这香喷喷的东西自己也舍不得吃一口,立即拿去救济村里的饥民。不久当人们知道这件事后,就将石牛岗号作仙人古中地(白话是猜中之意),将这米团叫做古中籺,这种籺就世代流传至今。为什么古中籺后来叫裹粽籺呢?其实古与裹字谐音,又因为籺是裹起来做的,所以裹粽籺便是它的正名了。